来源:雪球App,作者: 一涵笔记,(https://xueqiu.com/7934656604/301346787)
阿里半年报出来,大家众说纷纭,股价表现也体现了巨大分歧:盘前跌3%到盘中涨3%,又到收盘微涨。为什么会这样?
往往分歧来自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阅读本文前,我先给大家做个重要声明: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生态非常复杂,用自己身边人的消费体验,身边的商家或者个别阿里的员工体验来评价平台企业,都是很难全面客观的,就像盲人摸象,有的人摸到象腿就说大象是个柱子。而且大公司的各种变化总还是快的,只盯着短期动作和股价波动,耗费心力也常常南辕北辙。
所以,我们得学马斯克和他的迷弟张一鸣推崇的第一性原理,或者说,是要学黄峥和段永平,马云这些人去看本质。
直击商业模式的本质,是我分析所有投资案例的核心原则,我的历史文章也一直在为大家少走弯路、直击本质作铺垫。如果你不认可这个原则,更喜欢拿一些短期财务数据,指着象腿来分析问题,那可能就不是本文的受众了。长文记录在“一涵笔记”:
1、
阿里24年二季度业绩表现如何?
说实话这是很多人最关心,却反而不是很重要的东西。
首先二季度总体跟上个季度情况差不多,出现的一点变化其实也都符合管理层一季度给的展望,没什么新增信息。
淘宝天猫集团(简称淘天),在转型回归淘宝,但全站广告工具还没用上。所以阿里最最重要的“现金牛”业务指标CMR(带来阿里几乎全部利润的核心营收指标,淘宝天猫的广告和佣金收入)只增长1%。
而且阿里的变现率(tr)数据下降明显超预期,说明阿里在把更多的流量分配给淘宝,但适合淘宝商家使用的广告工具“全站推广”(类似拼多多的傻瓜式AI推广工具)却还没有全面上线。
淘天目前把 GMV 看得比利润更重要。没有 GMV带来的生态,只有利润,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那就有人担心淘天是靠补贴拉回了消费者,但管理层表示投入是投资AI和改善用户体验。从我拼多多的历史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平台的营销费用竟然能变成资产:
营销拉来的订单数据,可以变成训练AI了解用户喜好的数据。然后再让商家通过AI推广付费来接这波流量,提供更好的产品,拉来更多的用户、获取更多的数据……如此一来,平台就把营销费用转化成了可以带来利润和可以增值资产,就像买了一台印钞机。拼多多在国内和海外迅速获得成功,甚至在北美已经实现盈利,依靠的都是以上逻辑。详情可参考我的历史文章《从拼多多与淘宝、抖音竞争看护城河》
经常用淘宝和多多比较下,你最近几个月会体会淘宝的改变。比如淘工厂的AI客服变得聪明了,消息和“我的淘宝”页面会智能推送你当前需要的服务(比如预约了退货会自动显示取件码),页面也不卡了,短视频看起来也更舒服了……
最关键的是,首页和“我的淘宝”的图文、短视频推荐,88VIP的专属百亿补贴推荐等,都能够探索我们兴趣,且一看就想下单的商品了。从流量分配上来说,就是淘天开始注重给高转化率的商品作推荐了。
这样投入下去,会不会影响阿里的变现呢?
事实上,阿里管理层一季度就说了变现会从下半年开始。
所以,我看到最近两天淘天不仅开始全面上线全站推广,还开始考核商家的付费情况来分配流量。并且从9月开始,淘天会加收0.6%的技术服务费,这些措施都很有可能提高阿里的盈利能力。
唯一有争议的可能是全站推广效果如何?这一点在我历史文章中,阿里淘天集团新任高管、夸克APP创始人吴嘉已经表示,全站经过测试能带来百亿的规模化增量。
财报公布后,股价大涨或许反映华尔街也开始跟我一样看好管理层画的这个“饼”。
2、
阿里第二赚钱的业务,阿里云方面,阿里目前在聚焦发力公有云业务。混合云营收占比在不断下降,下个季度开始可能公有云就会带动阿里云整体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了。
阿里的模型训练效率比OpenAI还要快很多,其他公司买阿里云的算力来训练模型比自己买GPU划算很多。(据专家分析阿里云训练成本仅需OpenAI的十分之一)
还有阿里云大模型开源,只有模型开源,权重和数据都是不开源的,其他机构要自己训练一个模型出来,还必须买阿里的算力。例如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人工智能工作组发布新一代天文大模型——“星语3.0”。就是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开源模型打造。
公有云商业模式更好,是把所有服务器变成“一台计算机”,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而非公有云严格意义上就不是“云”。从利润上看,公有云的增长也带动了阿里云利润的大幅增长。
不过阿里云重新增长的进展,其实管理层一季度就已经预告过了。
3、
阿里第三大看点业务,国际电商在投入期。不过好在现在主推的是拼多多Temu那样的跨境平台业务速卖通,未来很容易扭亏,把营销和物流投入变成资产,原因参考第1条。
阿里的一些业务营收下降,是因为整个集团在压缩零售业务。包括天猫超市,但零售是增收不增利的业务,被芒格称为“该死的零售”。所以降低零售业务的营收,增加利润是明智之举。
至于其他非核心业务基本都在迅速减亏,管理层预计未来一两年实现盈利。
4、
马老师2015年就喊出阿里坚持“阿里不买、阿里也不卖”的平台定位,而过去阿里离平台这种最好的商业模式走偏了一些,现在看来在马老师去年喊出“回归互联网”后,阿里在加速回归平台。
从全球来看,亚马逊电商的财务情况很糟糕,基本就是用云和广告在养自营电商。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单论电商那块说实话不如Costco(中文名好市多或开市客),而Cost又不如拼多多这种AI推荐商品的模式效率高、订单GMV大和腐败少。
不同平台之间技术是好学的,但是生态/流量机制很难学。虽然阿里要学抖音和多多做AI推荐,比如淘宝的公域流量可以一定程度上扶持白牌商家,像已经加码做淘宝百亿补贴、淘工厂和淘宝秒杀,不断丰富其品类,还为它们提供了支付宝的首页推荐资源位。
甚至还针对我这样的88VIP人群提供了专享百亿补贴推荐,让我真从里面探索到了没用过但实用、品质好的商品。
但这些都是为了巩固“万能的淘宝”服务各种商家、满足各种消费者需要的优势,并不是一定要像谁。
经过改版,淘宝依然是以店铺体验为核心,而不是以低价商品或内容为核心的推流机制。这有助于商家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打造个性化服务与产品设计,也有助于淘宝在服饰鞋包、虚拟服务等优势类目持续巩固“万能”的优势。
更多阿里、拼多多等投资案例分析,长文记录在“一涵笔记”。
$阿里巴巴(BABA)$ $腾讯控股(00700)$ $拼多多(PDD)$
#AI眼镜延续强势,博士眼镜四日涨超八成# #频频异动,房地产股再度飙升# #牛市旗手异动拉升,国盛金控领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