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季冬时节正式开始。那么小寒冷还是大寒更冷?小寒和大寒有哪些区别?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小寒冷还是大寒更冷?
据多年气象资料记载,小寒基本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日子,只有少数年份大寒气温低于小寒;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其中“三九”是最冷的时段,也总在落在小寒节气内;民间也常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这究竟是为什么?
原来,在上一个节气——冬至时,地面得到的太阳热量虽然很少,但土壤深层还有一些热量可以向上散发,所以并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到了小寒,土壤深层的热量散失到了最低点,尽管白天稍微变长,太阳的光、热略有增加,但实际上,这是热量最“入不敷出”的时期,于是便成为全年最冷的时节。
既然小寒更冷,古人为什么要在小寒后又加一个大寒,而不是倒过来排列呢?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讲究“物极必反”,认为寒暑交替的“天道”是寒冷之后迅速回暖,如果先大寒后小寒,从字面上就找不到最冷后“回暖”的感觉了,所以把大寒放后面,大寒后迅速回归立春,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如果是在北方地区,小寒通常比大寒冷;而在南方地区,则是大寒比小寒冷。小寒是冷气积久而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
小寒气候特点
小寒的气候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民谚有“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的说法,这说明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
展开全文
小寒和大寒有哪些区别?
1、时间不同
小寒和大寒虽然名字相似,但是它们的时间是不同的。小寒在每年的公历1月5日~7日左右,而大寒则是在每年的1月20日~21日左右,所以一个是在1月份的上旬,一个是在1月份的下旬,小寒来临的时间要比大寒来临时间早一些,所以它们的时间是不同的。
2、温度不同
小寒和大寒从字面意义上来说,都是代表寒冷,但是在不同地区,小寒和大寒的温度则不一样。在北方小寒的气温会比大寒的气温更低,所以小寒来临也就是最冷的时节。而在南方相对来说,小寒的温度会比大寒的温度稍微高一些,到了大寒之后,才是最冷的时候。所以小寒和大寒在气温上是不同的。
3、习俗不同
小寒和大寒来临之际,在习俗上也会有所不一样。小寒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所以大家会进行各种滋补,并且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而大寒其实也是属于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在古代都有大寒祭祀祖先,祭祀天神的这样一个传统习俗,所以现在大寒的时候,很多人也会来祭祀祖宗,所以小寒是以食补为主,而大寒则是以祭祀为主。
4、代表的时期不同
在绝大多数地区,小寒的天气气温要冷过于大寒,所以小寒是指一年当中最冷的时间,而大寒则是进入寒冬之后,最冷的一个时期,所以小寒代表的是天数,大寒代表阶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