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是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一种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汉代石阙是中国现存于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地面建筑物。[1]
使用下方服务在地图上显示所有坐标: OpenStreetMap
下载坐标为:
KML
GPX(所有坐标)
GPX(主坐标)
GPX(辅助坐标)
名称
时代
地址
坐标
形制
图片
备注
太室阙
元初五年(118年)
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南麓中岳庙前500米处
34°27′6.73″N 113°4′4.08″E / 34.4518694°N 113.0678000°E / 34.4518694; 113.0678000 (太室阙)
双阙,均为子母阙
第一批国保
少室阙
东汉
河南省登封市西十里铺(邢家铺)村西的少室山麓
34°29′34.98″N 112°58′37.27″E / 34.4930500°N 112.9770194°E / 34.4930500; 112.9770194 (少室阙)
双阙
第一批国保
启母阙
延光二年(123年)
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
34°28′27.01″N 113°2′28.72″E / 34.4741694°N 113.0413111°E / 34.4741694; 113.0413111 (启母阙)
双阙
第一批国保
正阳石阙
东汉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
32°36′22.28″N 114°23′39.16″E / 32.6061889°N 114.3942111°E / 32.6061889; 114.3942111 (正阳石阙)
第七批国保
武氏阙
东汉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北麓
35°16′58.98″N 116°20′32.96″E / 35.2830500°N 116.3424889°E / 35.2830500; 116.3424889 (武氏阙)
双阙
第一批国保
皇圣卿阙
元和三年(86年)
山东省平邑县博物馆,原在平邑八埠顶,后迁入县第三小学。
35°30′58.90″N 117°37′32.20″E / 35.5163611°N 117.6256111°E / 35.5163611; 117.6256111 (皇圣卿阙)
双阙
第七批国保,与功曹阙并列
功曹阙
章和元年(87年)
山东省平邑县博物馆,原在平邑八埠顶,后迁入县第三小学。
35°30′58.90″N 117°37′32.20″E / 35.5163611°N 117.6256111°E / 35.5163611; 117.6256111 (功曹阙)
今存西阙
第七批国保,与皇圣卿阙并列
孙仲阳阙
元和二年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原在莒南县延边区小山前公社东兰墩村三队)
1965年2月出土
冯焕阙
东汉(121年)
四川省渠县土溪镇汉阙村
31°01′27″N 107°02′20″E / 31.02412°N 107.03881°E / 31.02412; 107.03881 (冯焕阙)
现存左阙的主阙
第一批国保
沈府君阙
东汉
四川省渠县土溪镇汉亭村
31°03′25″N 106°59′55″E / 31.05698°N 106.99851°E / 31.05698; 106.99851 (沈府君阙)
双阙
第一批国保
赵家村东无铭阙
东汉末期
四川省渠县土溪镇汉阙村
31°01′20″N 107°02′41″E / 31.02230°N 107.04463°E / 31.02230; 107.04463 (赵家村东无铭阙)
现存左阙的主阙
第五批国保,与第一批国保中的冯焕阙和沈府君阙合并为渠县汉阙
赵家村西无铭阙
东汉末期
四川省渠县土溪镇汉阙村
31°01′22″N 107°02′29″E / 31.02271°N 107.04143°E / 31.02271; 107.04143 (赵家村西无铭阙)
现存右阙的主阙
第五批国保,与第一批国保中的冯焕阙和沈府君阙合并为渠县汉阙
王家坪汉阙
东汉末期
四川省渠县土溪镇平碾村
31°02′42″N 107°00′44″E / 31.04498°N 107.01234°E / 31.04498; 107.01234 (王家坪汉阙)
现存左阙的主阙
第五批国保,与第一批国保中的冯焕阙和沈府君阙合并为渠县汉阙
蒲家湾汉阙
东汉中晚期
四川省渠县土溪镇汉亭村
31°03′34″N 106°59′43″E / 31.05944°N 106.99527°E / 31.05944; 106.99527 (蒲家湾汉阙)
现存左阙的主阙
第五批国保,与第一批国保中的冯焕阙和沈府君阙合并为渠县汉阙
平阳府君阙(杨氏阙)
东汉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北郊仙人桥
31°28′55.10″N 104°46′8.68″E / 31.4819722°N 104.7690778°E / 31.4819722; 104.7690778
双阙
第一批国保
上庸长阙(司马孟台阙)
东汉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蒋家坝
现存右阙
四川省保
李业阙
汉
四川省梓潼县城南2公里
31°37′27.03″N 105°9′12.42″E / 31.6241750°N 105.1534500°E / 31.6241750; 105.1534500
仅存一独石
第六批国保
梓潼无铭阙
东汉
四川省梓潼县城西0.5公里
31°38′4.13″N 105°9′15.10″E / 31.6344806°N 105.1541944°E / 31.6344806; 105.1541944
现存左阙的耳阙
俗称“九块石”
梓潼杨氏阙
东汉
四川省梓潼县北门外北街西侧
31°38′33.68″N 105°9′28.94″E / 31.6426889°N 105.1580389°E / 31.6426889; 105.1580389
现存右阙
梓潼贾氏阙
东汉
四川省梓潼县太平乡
31°37′11.30″N 105°8′58.78″E / 31.6198056°N 105.1496611°E / 31.6198056; 105.1496611
双阙
杨公阙
东汉末期
四川省夹江县甘露乡双碑村
29°41′38.54″N 103°36′53.14″E / 29.6940389°N 103.6147611°E / 29.6940389; 103.6147611 (杨公阙)
双阙均仅存主阙
第六批国保
高颐墓阙
东汉(209年)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郊镇汉碑村
30°1′23.999″N 103°3′10.001″E / 30.02333306°N 103.05277806°E / 30.02333306; 103.05277806 (高颐墓阙)
子母阙
第一批国保
樊敏阙
东汉
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石箱村石马坝
30°7′40.15″N 102°55′51.31″E / 30.1278194°N 102.9309194°E / 30.1278194; 102.9309194 (樊敏阙)
原为双阙,北宋时倒塌,1958年修复左阙
第三批国保
石箱村无铭阙(岳家坝无铭阙)
东汉
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石箱村沫玉路西侧
阙残存左阙主阙之阙座、阙壁大部及阙檐。阙座二,周围均刻蜀柱、栌斗、干阑式结构。阙壁四层为整石四块,正背面雕凸起门枋之双门式,为阙楼阑额以下之壁身部分。阙前存一石兽(据传:早年有另一石兽推入河中)。1972年在残阙、兽近侧得“熹平三年造”汉墓砖,为汉代二干石以上职官墓遗物。墓主无考
1986年迁到芦山县石刻馆,前两年迁到雅安博物馆
石箱村第二无铭阙
东汉
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石箱村(芦阳镇金华社区乐家坝)[2]
石羊上无铭阙
东汉
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石羊上村(先锋村)飞宝路东侧
存一石阙盖,长1.09米,宽0.84米,形制较樊敏阙稍小。
丁房阙
东汉
重庆市忠县白公祠(原位于忠州镇人民路)
30°17′11.54″N 108°1′4.69″E / 30.2865389°N 108.0179694°E / 30.2865389; 108.0179694 (丁房阙)
双阙,东阙为子母阙,子阙无盖,总高6.26米;西阙无子阙
第五批国保
㽏井沟无铭阙
东汉
重庆市忠县白公祠(原位于㽏井乡佑溪村)
30°17′11.54″N 108°1′4.69″E / 30.2865389°N 108.0179694°E / 30.2865389; 108.0179694 (㽏井沟无铭阙)
双阙,约在唐宋间左阙倒塌,现仅存右阙
第五批国保
邓家沱阙
东汉
重庆三峡博物馆(原位于忠县新生镇邓家村)
盘溪无铭阙
东汉
右阙在重庆市江北区盘溪香炉湾左阙在重庆三峡博物馆
乌杨阙
东汉
重庆三峡博物馆(原址在忠县乌杨镇将军村)
双阙
2001年乌杨镇出土
武陵阙
东汉
重庆三峡博物馆(原址在万州区武陵镇下中村)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
汉
北京西郊八宝山迤西
39°56′37.18″N 116°19′27.02″E / 39.9436611°N 116.3241722°E / 39.9436611; 116.3241722
幽州书佐秦君石阙
1964年夏出土
西昌无铭阙
东汉中期
四川省西昌市
双阙
1975年出土
昭觉汉阙
东汉
四川省昭觉县
王伯鱼阙与王文康阙
东汉
四川省成都县